首页 >聚焦 > > 正文

研学基地探营系列报道——走近长春净月高新区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

2023-07-27 17:02:54 来源:生活快报

总有学生询问:我能转到这里上学吗?

因为前身是长春市第五十九中学,净月高新区中小学研学基地对外开放后也就没去掉外墙上“长春市第五十九中学”的名字,以至于有的“研学生”在这里上完课后,直接找到基地负责人李国威问:“我能转到这里上学吗?”


(相关资料图)

“这是对基地的肯定,说明孩子从劳动教育中得到了快乐。”李国威说,经常会有孩子表达“转学过来”的愿望,让基地的老师们哭笑不得又感到由衷的欣慰。

改革:劳动课不能在黑板上学

2021年8月,净月高新区管委会研究决定,按照优化布局、服务学生、打造特色的总体规划,将长春市第五十九中学原址改造,建设成服务净月、覆盖长春、领先全省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旨在专业性解决劳动教育被弱化、被软化、被淡化的现实问题。

李国威曾做了9年小学校长,他对学校劳动教育情况很熟悉。“以前的劳动教育没有将课本与实践有机结合。”李国威说,基地是公立教育的配属性质,是面向净月区内3—6年级的1万余名中小学生,教育局要求区内每名学生每年至少有一天在基地研学实践。不少学校劳动教育缺少设施、工具、耗材等,而基地都有。且基地周边群山环绕,紧邻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很多人都说这里很适合做专业化研学,净月管委会、教育局的决策有针对性、前瞻性。

建设:这里灵动又充满生机

如何让这里成为一个孩子们喜欢的基地,老师们下足了功夫,有的干脆吃住在基地,关起门来潜心打造一个新天地。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操场周边的荒草被一点点清理干净,宿舍楼前两片松树林被美术老师加入了创意内容,他们在树枝上挂满自制的小鸟屋子,涂上明亮的颜色,后来证明,不止吸引了小朋友们,还真的吸引了很多小鸟前来安家。小树林里鸟语不绝,老师给取名“鸟语林”。另外一片树林,老师们在林间挂上风车和风铃,风吹过,风车转动,风铃叮咚,取名“风语林”;老师们动手挖出一个小池塘,注水种上莲花,取名“青莲池”;种了一小片辣椒地,取名“江山多娇(椒)”;动手组建了萌宠隧道,实现了“鸡兔同笼”。查资料、买材料,老师们动手搭建鸽笼,并拿来家中的鸽子。如今,原来的60只鸽子已经繁育到了300多只,成群的鸽子在操场上空飞来飞去,让整个基地更加灵动又充满生机……

向往:好多学生想“转学”到这里

经过不懈的努力,基地环境不仅让孩子心生向往,其特色课程也让孩子们念念不忘。“我们的课程配置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目标,以科技发展为特色,着力构建“手创+”课程结构,将手创课程作为主体课程。目前基地开发的6大类72项劳动实践课中精品课就达30多个:编织课程、烹饪课程、创意手工、扎染课程、整理与收纳……”李国威如数家珍。

基地现有手创工坊10间,烹饪实训工坊1间,传统扎染工坊1间,纸艺工坊1间。记者走进手创工坊震撼不已,墙上整齐地挂满各种工具:台钳、拉花锯和锉……手动的、电动的、刨木头的、钻孔的,应有尽有。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有的项目还要佩戴头盔和护目镜。“孩子们在面对这些比较陌生的工具时,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华岳学校在劳动课后评价说,“尽管大家的额头上都是汗,身上的衣衫也都是木屑,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孩子们在这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杰作。”

有的学校在基地计划了一天的课程,但因为临时的变动不得不改为半天,学生们都不愿意走。最有趣的是,有的学生以为这里只是一所常规学校,上完课后就急忙找到李国威问:“我能转到这里上学吗?”

“将木头做成长条或者三角形,或做成房子形的小夜灯,劳动教育实践教会的不仅是学生的工艺应用技能,更注重唤醒学生的设计意识、几何意识、劳动意识,并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化劳动过程中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让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心中扎根。”李国威一语道出劳动教育的深意及基地所肩负的责任。

升级:打造“1+N+X”劳动实践体系

经过一年的筹备改造、运转,基地围绕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指导、服务的基本职能,形成了基地、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大劳动教育格局,并创建了“1+N+X”的整体化劳动实践体系。

“‘1’是内核,即基地成为全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设计者和策划者;‘N’是特色,以基地为单位打造各具特色的实践课程群,充分发挥基地劳动教育的主体功能;‘X’是外延,基地利用自身专业化优势,将净月高新区丰富的文旅教育资源整合成区域劳动实践教育体系的外延,有效利用社会劳动实践资源,以最大化、最优化发挥基地劳动教育与校外教育资源的协同育人功能。”李国威介绍说,“N”这一项中,基地不只是等学生来劳动实践,同时也把这里打造成劳动课程开发基地、劳动教师培训基地、劳动科研示范基地。

李国威认为,推动劳动教育升级发展最大瓶颈是师资,很多学校劳动课教师甚至都没有劳动经验。副校长姜岩常态化带领团队“入校送课”“线上推课”,净月教育局也会组织劳动课教师到基地学习。如今,基地已培养劳动骨干教师20多名,这些教师都将本校师生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终生劳动,便成天才。”一位校长给基地留言如是说。基地开放以来,接待过1.5万余名中小学生,还接待了省内外校长访学100余人次,影响力不断提升。基地先后被评为长春市科普基地校、长春市综合实践学科教研基地校、吉林省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新教育全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学校。未来,基地还将引入市场化运作,接待目标也不仅仅局限于净月区,还将面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成为净月研学旅游资源的重要一环。

劳动,就是“动起来”,动手去创作、动脑去创新、动心去体会,在手工劳动中磨炼意志,在流汗钻研中增长智慧。因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以劳动之手创幸福生活”为理念,基地人的梦想和现实正在飞翔。(孙元忠 毕继红)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东亚影视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3   联系邮箱:435 227 67 @qq.com